【一得之愚的释义】“一得之愚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虽有微小的见解或体会,但可能并不准确或不够深刻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得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后来演变为“一得之愚”,意指即使愚人经过反复思考,也可能有一得之见,用以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一得之愚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一得之愚 |
出处 |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
含义 | 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虽有微小见解,但可能不准确或浅薄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|
近义词 | 一孔之见、管窥蠡测、略知一二 |
反义词 | 真知灼见、高瞻远瞩、深谋远虑 |
使用场景 | 文章、演讲、书信中,表达谦逊态度 |
常见搭配 | “此乃一得之愚,敬请指正” |
一得之愚的使用示例
1. 文章写作:
在撰写学术论文时,作者可能会写道:“本文所述仅为一得之愚,尚望诸位前辈不吝赐教。”
2. 演讲场合:
演讲者在分享个人看法时,常说:“我这番话不过是个人的一得之愚,未必全面。”
3. 书信往来:
在给长辈或专家的信中,常用“一得之愚”来表达自己的浅见,并请求指点。
小结
“一得之愚”虽然字面上带有“愚”的意味,但实际上是一种谦逊的表达方式。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虚心求教”的传统美德,也反映出说话者对他人的尊重与自我认知的清醒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一成语依然广泛使用,尤其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,能够有效传达一种低调而诚恳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