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滴禾下土是什么意思】“汗滴禾下土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《悯农》诗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,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唐代诗人李绅《悯农》 |
诗句 |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 |
背景 | 描写农民在酷热天气中劳作的艰辛 |
二、字面解释
- 锄禾:指农民用锄头松土、除草等田间劳作。
- 日当午:太阳正午时分,天气最热的时候。
- 汗滴:汗水滴落。
- 禾下土:指农田里的泥土,也象征着土地和农作物。
整句的意思是:农民在正午的烈日下辛苦地耕种,汗水一滴滴地落在庄稼下的泥土中。
三、深层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劳动艰辛 | 表现农民劳作的辛苦与不易 |
粮食珍贵 | 暗示粮食来之不易,应珍惜 |
对劳动者的尊重 | 表达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敬意 |
四、现实意义
“汗滴禾下土”不仅是对古代农民生活的描写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提醒我们:
- 珍惜每一粒粮食,杜绝浪费;
- 尊重每一位劳动者,尤其是那些默默付出的农民;
- 在现代社会中,仍需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。
五、总结
“汗滴禾下土”是一句简单却深刻的诗句,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,传达出对劳动成果的敬畏和对劳动者的尊重。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,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。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来源 | 李绅《悯农》 |
含义 | 农民劳作辛苦,粮食来之不易 |
现实意义 | 珍惜粮食,尊重劳动者 |
文化价值 | 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敬意 |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悯农》全诗或相关文化背景,可继续阅读或查阅相关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