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可方物的正确解释】“不可方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极其优秀、卓越,无法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或比较。这个成语在文学、历史和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,但其确切含义和用法有时容易被误解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不可方物”的意思,以下将从字面解释、出处、现代用法、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。
一、字面解释
- 不:表示否定。
- 可:可以、能够。
- 方:比较、衡量。
- 物:事物、对象。
整体意思:无法与之相比,无法用标准去衡量。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不可方物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
> 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王曰:‘在德不在鼎。’……子曰:‘天命无常,惟德是辅。’……楚子曰:‘子言不可方物,吾将视之。’”
此处“不可方物”原指鼎的大小无法用普通器物来衡量,后引申为形容人的才能、品德、成就等非凡,非一般之人所能比拟。
三、现代用法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不可方物”多用于赞美他人或某事物的杰出表现,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语气较为庄重。
例句:
-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可方物。
- 他的书法技艺不可方物,堪称一代宗师。
四、常见误区
项目 | 内容 |
误用一 | 有人误以为“不可方物”是贬义词,实则为褒义。 |
误用二 | 常与“无可比拟”混淆,但“不可方物”更强调“无法衡量”,而“无可比拟”强调“没有可以相比的对象”。 |
误用三 | 不宜用于形容普通事物,多用于人物、成就、作品等较高层次的事物。 |
五、总结
“不可方物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原意是指无法用常规标准衡量,现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卓越与非凡。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,以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得体性。
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不可方物 |
字面意思 | 无法与之相比,无法用标准衡量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赞美人物或事物的卓越、非凡 |
用法特点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语气庄重 |
常见误区 | 易误认为是贬义词;与“无可比拟”混淆;不宜用于普通事物 |
同义词 | 无可比拟、出类拔萃、超凡脱俗 |
反义词 | 普通、平凡、寻常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不可方物”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文化深度。